前言: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,美国海军就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,无论是在军舰数量、总排水量、军舰生产效率,还是舰艇的服役年限上,都遥不可及。然而,从2015年起,中国海军开始加速发展,逐渐迎头赶上。截至2020年,中国海军拥有340艘作战舰艇,数量已超越美国海军的294艘。美国国会预计,到2030年,美国海军的作战舰艇将降至290艘,而中国海军的舰艇数量则会增加到440艘。为了尽可能延缓被中国海军赶超的速度,美国海军已经采取了应对措施。
一:
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前所未有,尤其在造舰能力方面,中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。相比之下,美国的船厂一次只能建造一种作战舰艇,而中国每年造船的数量相当于美国在二战期间的全部造船量。仅凭一个江南造船厂,就能同时开展多种舰艇的建造工作,单个船厂能够同时生产一个舰队的作战舰艇,这已经成为中国各造船企业的基本能力。近年来,尤其是在先进驱逐舰的建设上,中国更是取得了显著进展。中国的驱逐舰曾长期滞后,直到6艘052C型导弹驱逐舰服役后才得到了改进。052D型驱逐舰是052C的升级版,采用了新型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导弹发射系统,综合作战能力是052C的1.6倍,极大提高了中国在防空和对海作战方面的能力。仅用了几年时间,052D型驱逐舰就已经建造了十几艘。
中国海军的基本战术配置通常是由3艘驱逐舰组成远海防空编队,或由1艘驱逐舰组成海空反潜打击编队。三个这样的战役级别水面打击群,足以应对美国海军第7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二护卫队群的挑战。在052D型驱逐舰的建造过程中,舰体设计也逐步升级,例如使用1130型近防炮替代730型,取消了校准天线,扩展了甲板并更换了反隐身雷达等。这些改进使得该型舰艇的吨位、综合作战能力以及武器装备都有了显著提升。然而,尽管052D型驱逐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,其吨位仍然不足以搭载更多先进设备和武器。因此,中国海军新一代055型万吨大驱应运而生。这款战舰强化了反舰、防空和反导作战能力,其雷达探测距离和性能远超052D型,综合作战能力是052D的2.4倍,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驱逐舰之一。
尽管中国海军的052D和055型驱逐舰的生产速度持续加快,未来将有更多这类舰艇服役,但仍有一些过时的驱逐舰在服役。例如,“哈尔滨”号和“青岛”号,这些舰艇分别于80年代建造,并于2002年进行了小规模改装,替换了“海响尾蛇”防空导弹,并用“海红旗”-7防空导弹替代了原有的法国导弹,同时还更换了“鹰击”-83反舰导弹,逐步升级了指挥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。2010年,“哈尔滨”号和“青岛”号还换装了H/PJ12型7管30毫米近防炮,替换了原有的37毫米舰炮。
1997年下水的051B型“深圳”号曾是中国第一艘集成先进技术的通用型反潜驱逐舰。该舰不仅搭载了联合机动编队指挥系统,还进行了多次现代化改装。原有的八联装“海红旗”-7近防导弹被32单元“海红旗”-16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替换,提升了防空能力。“鹰击”反舰导弹也被更为先进的“鹰击”-12导弹取代。机库顶部也换装了两座1130型多管近防炮,提升了防护能力。除此之外,舰载雷达和数据链天线也得到了大幅升级,使得“深圳”号在现代化改装后,在区域防空和对海精确打击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。尽管如此,改装后的“深圳”号最大航速为30节,排水量为6000吨,其整体性能相当于054A型护卫舰,主要用于为两栖编队提供护航。
二:中国海军“现代”级驱逐舰的现状
中国海军目前拥有4艘来自俄罗斯的“现代”级驱逐舰。这款驱逐舰是苏联在1970年代研发的956型导弹驱逐舰,主要用于反舰、空防和火力支援,类似于美国同时期的“斯普鲁恩斯”级导弹驱逐舰。原本计划建造50艘,但苏联解体前只建成了21艘。1997年,中国决定从俄罗斯购买2艘956E型驱逐舰。由于中国要求加速交货,俄罗斯将尚未完成的两艘“现代”级驱逐舰直接改装并交付给中国。一艘是1991年下水的“重要”号(舷号878),另一艘是1992年下水的“周全”号。这两艘舰被更换为出口型“无风”防空导弹系统和出口型“白玲-E”反舰导弹,编号为136号(“杭州”舰)和137号(“福州”舰),于21世纪初加入中国海军,成为当时的主力舰之一。
这些舰艇的综合作战能力远超过没有防空和反潜能力的051型驱逐舰。其“无风”防空导弹对空防御能力是“海红旗-7”舰空导弹系统的两倍,而“白玲-E”反舰导弹飞行速度是“鱼叉”反舰导弹的三倍,战斗部装药量也更大,令对手感到畏惧。舰上的“顶板”雷达、“乐台”雷达、“灯泡”电子设备天线以及“钟罩”电子战天线,均为中国舰船研发部门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。然而,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驱逐舰如052C/D系列和055型的下水,现代级驱逐舰的舰载设备和武备已经显得较为陈旧,综合作战能力甚至低于054A型护卫舰。
落后的作战系统难以与中国海军现代化的信息化作战体系相融合。作战控制台的体积是052C/D系列的近4倍,重量甚至达到5倍以上,反应速度比052C/D慢了近三分之一。操作面板上的开关和按钮繁杂,远未能适应信息化作战需求。舰上的两座单臂发射架火力密度不高,导弹准备时间接近3分钟,发射速率每12秒发射一次,而导弹的通电时间为3秒,总体系统响应时间需要15秒,一次只能拦截两个目标,难以应对饱和攻击的威胁。尽管如此,这些舰艇的排水量大、舰体空间充足,舰龄相对较低,因此完全停用或让其退役似乎不太划算。
2014年,“杭州”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,拆除了老旧的武器、雷达和导弹发射系统,替换为现代化的国产信息化设备。原有的“顶板”二坐标雷达、超视距雷达和舰空导弹目标照射雷达等也被先进的国产型号所替代。舰上的两座9K90型单臂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被替换为2组8单元的海红旗-16中程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,左右舷的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筒则被2座4联装的“鹰击-12”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取代,后者的飞行速度为2到4马赫,射程大幅增加,大大增强了舰艇的制海作战能力。
此外,原本反应不够迅速的AK630近防炮被更换成了1130近防武器系统,前主炮后部则安装了18联装红旗-10近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,极大提高了反导射程、反应速度及多目标打击能力。原先的俄式533毫米反潜鱼雷发射装置和RBU-1000反潜深弹系统也被3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所替代,但保留了AK130主炮。经过这些改装后,“杭州”舰的综合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,几乎可以说与俄罗斯原版的“现代”级驱逐舰有了天壤之别。但随着中国新的052D系列和055型驱逐舰的逐步服役,现代级驱逐舰的角色愈加边缘化,因此中国海军已经停止了对老旧军舰的进一步改进计划。
三:
随着中国海军舰队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长,整个国家的决策层对中国海军的迅速发展表示了深切担忧。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理查德森在《未来的海军》白皮书中指出,挑战美国海军的国家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步,若要保持竞争优势,美国海军必须立即采取行动。1968年时,美海军的水面战舰数量达到930艘,到了1980年下降至570艘,表明美国海军正以可见的速度衰退,舰艇老化问题日益加剧。过去10年间,舰艇的平均舰龄增加了约10.7%,其中近一半现役战舰的剩余使用寿命已不足40%。到2018年,美国海军的舰队规模已经减少至280艘,然而造舰计划却面临诸多困难,仅2021年的建造数量就比计划减少了35.4%。根据2016年发布的海军舰队结构评估报告,335艘舰艇被认为是美国海军的最低规模要求。
按照评估报告,美国海军在应对同时发生的两场大规模地区冲突时,需要346艘舰艇,加上20%的战略预备队,才能满足前沿部署约100艘舰艇的需求,同时保证任何时候至少有2艘航母部署,并且能在30天内准备好3艘航母进行部署。为此,美国海军需要拥有13个航母打击大队和12个两栖戒备大队。标准的航母战斗群通常由1艘核动力航母、1艘巡洋舰、6艘驱逐舰、2艘攻击核潜艇、1艘战斗支援舰或补给油船以及1艘弹药补给舰组成。美国海军目前有12艘航母,因此需要72艘水面舰只来支撑。然而,由于航母数量不足,必须通过2个水面行动群替代1个航母战斗群,这就需要80艘主要水面舰只。此外,每个两栖戒备群还需要3艘水面作战舰只进行护航,这意味着需要36艘水面作战舰只。而美国海军目前并没有足够数量的“提康德罗加”级巡洋舰和“伯克”级驱逐舰来满足这些需求。
曾被寄予厚望的“朱姆沃尔特”级驱逐舰,尽管在设计上有所突破,但却没有有效的反潜战能力,也无法拦截反舰导弹和弹道导弹。加之其成本超支和建造进度延迟,使得该级舰艇无法满足美国海军的护航需求。最终,建造了3艘后,美国海军决定停止该项目。自“055型”驱逐舰问世以来,美国海军面临了巨大的压力,尽管关于继续建造“朱姆沃尔特”级驱逐舰或恢复“武库舰”等多种方案纷纷提出,但由于预算限制,美国海军无法承受如此庞大的开支,尤其在每年数千亿美元的军费支出中,剩余的经费用于维护和人事费用后所剩无几。因此,美国海军决定采用更为经济的方案,选择继续建造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建造的“伯克”级驱逐舰的最新改进型——Flight-3型。第一艘“杰克·H·卢卡斯”号已于2018年开始建造,计划于2023年正式服役。
四:
“伯克”Flight-3型驱逐舰的建造速度远远跟不上“提康德罗加”级巡洋舰的退役进度。为了保持美国海军的水面舰队规模,2023年8月3日,美国海军宣布将DDG57、DDG61、DDG65和DDG69等四艘伯克级驱逐舰的服役期限延长五年,直到2034至2035年。此外,首舰“阿利伯克”号DDG-51也已获批准延续服役至2031年后,这意味着每艘伯克级驱逐舰的服役年限将超过40年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早期的伯克级驱逐舰为IA型,舰尾设计没有直升机库。最初,伯克级驱逐舰仅作为“提康德罗加”级巡洋舰的防空辅助平台,主要任务是应对苏联海军的“饱和攻击”,而反潜任务则由装备两架反潜直升机的“斯普鲁恩斯”级驱逐舰承担。因此,IA型并未设计机库,而只具备直升机起降甲板。
在“斯普鲁恩斯”级驱逐舰退役后,美国海军几乎失去了大量的反潜舰艇。为应对这一问题,伯克级驱逐舰的尾部在后续型号中延长了1.5米,增加了可以容纳两架“海鹰”反潜直升机的机库,舰船排水量也增加了800吨。然而,由于机库较高,后侧的两面AN/SPY-1无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的波束受阻,必须提高雷达天线的安装位置。AN/SPY-1雷达拥有四个天线,分别安装在舰船上层建筑的四个方向,探测距离为324千米,能够同时跟踪288个目标。自2004年以来,所有老旧伯克级驱逐舰的“宙斯盾”系统也进行了升级,增加了支持弹道导弹防御的软件,并配备了“标准”-3导弹,使其具备了弹道导弹防御能力。
最初,伯克级驱逐舰配备了2部四联装“鱼叉”反舰导弹发射架,但由于航母舰载机基本上垄断了中远程反舰任务,伯克级驱逐舰的“鱼叉”反舰导弹几乎没有机会发射。因此,该装置被取消。伯克级早期型号还装备了Mk45型127毫米舰炮(54倍径),这款舰炮自1971年起服役,重量为21.7吨,是目前世界上装备最广泛、数量最多的舰船主炮。然而,随着21世纪初美国海军提出“由海向陆”的作战思想,要求舰艇具备更强的岸攻能力,而Mk45舰炮的最大射程仅为24千米,相较于陆军155毫米榴弹炮的30至40千米射程,存在较大差距,容易受到敌岸防火力的威胁。
因此,美国海军最初计划使用155毫米先进火炮系统替代Mk45型舰炮,该系统可发射GPS/INS复合制导的火箭助推炮弹,射程超过153千米。然而,由于财务和技术的双重挑战,155毫米先进火炮系统的进展缓慢。最终,美国海军只能将Mk45舰炮的炮管长度从54倍径增加到62倍径,并配备具有隐身能力的炮塔外壳,升级为Mk45Mod4型舰炮,用于替换伯克级驱逐舰的主炮。伯克级驱逐舰的副炮最初是首尾各配备一部Mk15“密集阵”20毫米近防炮。但考虑到“百人队长”激光近程防空系统的定型,伯克级驱逐舰的近防炮被拆除,并保留了安装激光近程防御系统的基座。但由于进展缓慢,许多伯克级驱逐舰未配备近防炮。
五:结语
中美海军在老旧驱逐舰的升级改造方面形成了有趣的对比。尽管中国海军的老式驱逐舰服役时间较长,但中国海军新型舰艇众多,往往不急于对老式驱逐舰进行升级,显得财力充足。而随着美国国债逐年增加,财政状况日益严峻,美元信誉下降,美国海军的财力也开始捉襟见肘,逐渐失去了曾经能够一口气退役所有老旧舰艇的魄力。根据美海军2019年发布的《2020财年海军舰艇长期建造计划》,美国计划将航母数量削减至9艘,削减的经费用于购买导弹驱逐舰。而美国国防部则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无人或轻型作战舰艇的建设上。在争议未解决之前,老旧驱逐舰只能继续充当海军的中坚力量。
这一现象也是新时代即将到来的一个象征。正如1920至1930年代美国海军赶超英国海军一样,2018年5月,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主管詹姆斯·法内尔在国会听证会上作证称,到2030年,中国海军的规模可能将是美国海军的两倍。世界第一海军的宝座是否易位,7年后就能见分晓,我们拭目以待。
场外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